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
澳門采風錄(上)

發佈者: Chinese Riddle On 下午9:04

1956郵票

 





[編者註:本文撰於1987年,未知刊登在何報?澳門特別行政區經過二十多年大興土木,面積增大了不少,最矚目的包括機場和路氹城的賭場渡假村,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,見證滄海桑田。但歷史名勝依然散發昔日的光彩,讓我們懷緬一下。]

 澳門的博彩業已有百餘年歷史,有「東方蒙地卡羅」之稱,俗稱「賭垾」,謔稱「梳打埠」,(上世紀)七十年代以來,儘管澳門和近一百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,工業産品出口和旅遊業有長足發展,但博彩業仍然「一枝獨秀」,且成為澳門繁榮安定的主要因素。 旅遊澳門的人士若對博彩不感興趣,澳門仍有不少旅遊好去處,值得遊逛和觀賞的,總算不虛此行。 

 澳門古蹟名勝很多,例如印光任(印姓罕見,一般人誤以為姓邱)吟詠的《澳門八景》詩中的景色勝蹟,就有不少令人流連忘返的,八景的命名也很古雅恰當:「望洋燈火」、「南灣浴日」、「蓮峯夕照」、「青洲煙雨」、「雞頭風帆」、「橫琴秋霽」、「濠鏡夜月」、「三巴晚鐘」。

 本文既以「采風錄」為題,順筆向讀者介紹和推薦「白鴿巢花園」和「賈梅士石洞」。若以上述各名勝古蹟作「臥遊」,亦會令人諫果回甘,味仍雋永的。筆者在香港淪陷期間,賃居澳門三載半,對澳門掌故的蒐求很感興趣,輯成舊稿,四十年後再撿出,以《澳門采風錄》為題,先介紹滿清乾隆年間任澳門軍民海防同知印光任所著《澳門記略》中的「澳門八景」詩,各景逐一簡述於後:

 「望洋燈火」──印光任詩:「望洋臨絶頂,千樹燭繽紛,照海光搖電,烘天焰結雲。鵲橋疑入曉,銀漢逼斜曛。萬里歸帆近,燈花豔紫氛。」 

 澳門東望洋山上有一座燈塔,晚上射出強光,日間登臨此山,海拔九十三公尺,是澳門最高的山峯,松樹遍植山上,青翠欲滴,故又名「松山」,山上有二座雪白的小教堂,燈塔旁還有二座堡壘式建築物,名為「東望洋炮臺」簡稱「望洋台」,明末清初是旅遊勝地,名儒如屈大均、張穆、成克大等都有以「望洋台」為題的詩詞,傳誦一時。

 山上燈塔、教堂、炮臺構成鼎足而三的景物,最先建築的是炮臺,據《澳門三百年》紀載:「東望洋炮臺於一六三七年嘗擴大增修,翌年一六三八年才完成。有石碑刻著炮臺的司令官名諾朗也。炮臺佔地七百公尺,由華人承建,建築費白銀七千兩整。」據說一六二二至二三年之間荷蘭艦隊偷襲澳門,首領基亞被俘,葡方命他率領眾俘為葡築城牆炮壘於松山,立基亞石像以資紀念,松山亦名基亞山。教堂建於一六二六年,是澳門所有教堂規模最小的,小教堂名「雪地聖母殿」,所奉祀的是護衛航海之神,名為雪地聖母。相傳當年有數艘葡國貨船來澳門途中黑夜遇風,迷失方向,風大浪急之際,忽見前面海上有一盞明燈似的閃耀照亮,船員循燈光指引,奮發前航,結果安抵澳門海域,那盞明燈的光芒飄向東望洋山而隱沒,因此澳葡當局認為是雪地聖母顯靈,便在東望洋山上建此教堂,並於晚上舉燈照耀海面,以指示航海者知道是澳門海域,負責舉燈的人是小教堂派遣的。

 燈塔是在一八六四年興建,一八六五年五月始落成,塔高十三公尺,在九月二十四日晚上才第一次放射光芒。但在九年後的一場颶風,使這燈塔停射光芒達三十六年之久。在一八七四年九月某日,這座燈塔被颶風吹毀,直至一九零八年,澳葡才向法國購得新式的反射機能完備的燈塔,不但將基礎加高,而且採用新法建造,且在燈塔前面加豎旗杆一枝,高逾三十公尺,作為懸掛風球和風燈示警之用,於一九二零年六月二十九日晚上重放光芒。

 「南灣浴日」──印光任詩:「海岸如環抱,新潮浴渴烏,溶金看躍冶,丹藥走紅爐,舟泛桃花浪,龍蕩赤水珠,蠻煙頻清廓,萬象盡昭蘇。」 

 他的詩是描寫十八世紀時的景色,即使四十年前,南灣仍是一望無際的海面,在海濱遠眺,封岸是氹仔小島,可望而不可即。南灣花園的南面也是海濱,自一九三一年開始填築,因進行緩慢直至第二次大戰發生時才大致完成,時至今日,許多街道和大廈都是填海後興建的。今日葡京酒店前面的「銅馬像」附近四周,曾闢為南灣花園,是逭暑乘涼的好去處,青年男女,更視為把臂談情勝地。 自政府合署前,以至啣接新口岸的一段地面都是填海興建,今日之南灣街便是當年海堤邊,昔日利為旅酒店門前,也是瀕臨海濱;自從葡京酒店興建後,這一帶已大為改觀,成為四方輻輳、遊人如鯽的鬧區,尤其澳門和氹仔之間建築跨海大橋,車水馬龍,絡繹不絕,昔日之勝景徒供後人緬想矣。

 「蓮峯夕照」──順德梁喬漢詩:「蓮峯古廟接來龍,蠔鏡全窺入首蹤,直幹蜿蜒經數里,平陽花放瓣千重。」

 其自註謂蓮峯附近青盧山為龍入澳之首,左迎與高沙相連,如幹之有葉;其廟奉字祖(倉頡)及諸神外,亦設僧舍,但不如普濟禪院之寬敞。按蓮峯廟因在蓮花山麓興建故名,前為青洲、右則臺山、後為黑沙灣,歷史雖比不上媽閣廟,但比普濟禪院悠久,該廟原為天妃廟,供奉娘媽(即天后),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年(西元一六○二年),廟宇建成後,歷經六十載滄桑,直至清朝康熙元年(西元一六六二年)才重修一次,改名為蓮峯廟,日久頹圮,百餘年後的乾隆四十五年(西元一七八○年)進行二次重修,廟貌煥然一新,當時俗稱為「新廟」,《香山縣志》和《澳門記略》等古籍,皆以「新廟」稱之;又過了將近百年,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,由澳門紳商王元禧、崔鵬舉、何伯賢、蔡永基、曹永秋、宋紳和沈旺七人集資擴大重修,增建神殿三座,另闢後園亭榭及禪房佛殿,加祀觀音等神,一變而成為禪林名剎。

 自清順治十六年以至一九四三年,有關蓮峯廟之吟詠,屬寓澳文人而見載書籍詩集者六十六人,詩章四百七十多首,足見蓮峯廟勝蹟景色在在是賦詠的好題材,尤其是蓮峯廟日落景色更吸引遊客 清人詩句有「蓮峯來夕照,光散落紅霞。」讀之令人神往!

 「青沙煙雨」──清釋跡刪詩:「突兀中流亂石隈,青洲咫尺擬蓬萊,潮頭撼岸晴還雨,屋角驚濤晝起雷。猘犬吠花人跡斷,飢鳶占樹鳥聲哀,憑誰為向馮夷道,還與華亭作釣臺。」 

 這位清代高僧跡刪的詩,充滿蒼涼感慨,昔日青洲是屹立海中的孤島和前山盈盈一水之隔,和澳門也不相連,那裏石氣凝青,環境幽美,在一九二三年填海將青洲和澳門連貫,未填海時是荒島,葡人曾在島上建寺,據《廣東圖記》載:「青洲山,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大海中,「山宣」岷薈蔚,石氣攤青,與波上下,最為幽勝;明嘉靖間,佛郎機(葡萄牙的古名)國人,嘗建寺於山中。」又據《明史》載:「萬曆三十四年(西元一六〇六年),佛郎機於澳門之隔水青洲建寺,高六七丈,閎敞奇秘……」又據《澳門記略》戴:「青洲在澳西北,今西洋番僧,橫築樓榭,雜植卉果,為澳番遊眺之地.....」有關青洲風景描述,據《探訪冊》載:「青洲在澳門二里許,前山寨南四里,一望青蔥,周遭皆水,如金山焉。」

 青洲原屬中國領土,澳葡在英人侵佔香港之後才著手進侵。據香山知縣楊文駿《查覆澳門新舊租界情形節略》云:「光緒十三年(西元一八八七年)葡人又佔澳門全部,拔去浮椿,近復逐我青州守界兵。」 又據《香山縣志續編》載:「光緒十六年,葡圖佔青洲島……總督李鴻章允之。」又據《香山縣志》載:「光緒十六年,葡圖佔青洲島,築新路轉租英人,迫我原駐青洲水師船移駐前山,總督李鴻章允之。」


 青洲英泥廠,就是在澳門青洲設立的。據《香山縣志》載:「一查青洲在關閘之西,拉塔石炮臺之南,本係前山營所轄之島,從前奉准給予白頭洋人為設教堂之所,並非葡人租界。光緒十二年,葡人竟租與英人開設公司,在該島建窯製造英坭土磚,每年收租銀一千二百兩。」 葡人柏力架《美麗的澳門》也紀述有關青洲的掌故:「耶穌會士於一六○八年來居青洲島上。更築精舍,附設園林。後取一萬四千兩之代價,轉讓與一位澳門土生葡人。及至一八二八年,三巴仔聖若瑟修院,又以二千元承購其地。再至一八八九年,三巴仔聖若瑟修院,又以該地之一部分租與英人設立青洲士敏土廠。」 香港的青洲英坭廠是在一九二五年才從澳門青洲遷來,仍沿用「青洲」名稱。

 「雞頸風帆」──印光任詩:「浩淼帆檣出,銀濤擁一痕,排雲鵬鼓翅,掛日海分門,四宇空無著,千山勢欲奔,飛奔何迅疾,疑是落崑崙。」 

 雞頸山在氹仔南端,海面漁船經常遊弋捕魚,黃昏落日歸帆片片,眺望之餘,令人意遠,現在仍可看到這種勝景。 

 「橫琴秋霽」──印光任詩:「憑高秋極目,孤嶼一橫琴,有曲仙應譜,無絃籟自鳴,煙開萬頃碧,水落九霄清,泠泠瀟湘意,平沙雁數聲。」

 這景是描寫遠望橫琴島上的秋雲和雨後初晴的現狀。橫琴島位於氹仔西面的稱為小橫琴,位於路環西面的稱為大橫琴,同是珠海縣所轄;據《澳門記略》載:「橫琴二山相連,為大小橫琴,元末海寇王一據之。」這兩座小島清末為澳葡侵佔,時維一八九○年至一八九五年間。 橫琴島又名井澳,面積三十二點五三平方公里,島多山地,山高平均在四百尺以上,四周海灣環繞,灣闊水深,甚少礁石,是帆幡林立寄碇之處,東北面的九澳及萬山羣島的三角山,同扼珠江對外交通的門戶。

 橫琴島東部,山下有仙女澳,據《香山縣志》載:「唐陳仁嬌,餐丹霞,飲玉液,至八月十五夜,忽有飛仙數百從空招之……相與飛至深井。須臾凌空而去。石上留有屐痕焉,人稱其地為仙女澳。」

 和大橫琴北面毗鄰的小島名小橫琴,又稱謝女峽,峽有雙女坑。相傳有人到此採樵,俄然遠見二女,姿色絕佳,結伴放坑邊嬉水,樵夫趨近視之,忽化為雙鯉。至今海旁有雙鯉石,遠望如雙鯉橫臥波面。此地亦為宋末端宗禦舟避元兵駐蹕之所。當時張世傑率軍民五十萬人、船舶二千艘,停迫於大小槿琴、氹仔及路環一帶海面,並命步兵之炮手及火箭手各據高地待命,率艦隊列陣於十字門東南方,與元朝海軍會戰於九澳和氹仔一帶海面。
 
 「濠鏡夜月」──「月出濠開鏡,清光一海天,鳥深驚雪積,珠湧詫龍旋,傑閣都凌漢,低星欲盪船,纖塵飛不到,誰是廣寒仙?」 澳門古稱濠鏡,據《澳門記略》載:「澳門有南北二灣,規圓如鏡,故曰濠鏡。」澳門的別名很多,除眾所周知的「澳門」、「濠鏡」、「濠江」、「馬交」外,還有一些是很古雅,罕為人知的「香山澳」和「蠔鏡澳」。 

......待續:澳門采風錄(下)
原稿


0 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