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
白福臻謎話(一一至一五)

發佈者: Chinese Riddle On 下午12:16









上接:白福臻謎話(一O)

本人曾在繕寫謎語的紙張(謎箋)刻印「信無人自迷」五字,說明這張是「謎」,並不是詩、詞、標語。因為「信無人」便是「言」;「自迷」的「自」本來可用「着」字,有「附着」的意思,「言」字附着下面的「迷」字,便成「謎」字了!「自迷」就是套用「花不迷人人自迷」的「自迷」,連繫上面的「人」字成為「人自迷」,解作「相信沒有,人自迷」。

  習見的字謎,可以觸類旁通,舉一反三:例如,謎面「木水火土」,採用五行的「金木水火土」,如今所「欠」的是「金」,因此謎底是「欽」。謎面「金木水火」,所「欠」的是「土」,因此謎底是「坎」字。

  一字謎製作巧妙,令人嘖嘖稱奇的還有:謎面是「賦得偃武修交,得聞字」。這謎面是探用科舉時代試帖詩的題目,「得閒字」照例字體寫得較小些,寫在旁側,說明這首詩用「刪」韻,(因「閒」字在刪韻)而且在詩句押韻要押個「閒」字。猜着從謎面去推想,「賦」字「偃武」(去武字)餘「貝」字,「修文」就是加進「文」字而成「敗」字,至於「得閒字」又作何解釋,有何涵義呢?原來說明「賦得偃武修文」這謎題的「得」字,是個多餘(閒)的字,所以謎面旁有「得閒字」三個字。 (十一)

製謎有「四忌」,往往是製謎者最易觸犯的毛病:一是「開門見山」,謎語首重結構完美,宜曲不宜直。一望而知其謎底,不假思劣便猜中,並非佳作。若無謎味的謎語,平平無奇,淺白易猜,猜者易如拾芥,毫無情趣雅興可言。二是「文不成章」,謎面務須採用現成的詩詞句或成語,甚至口頭禪亦無不可。最好是採用耳聞目見的現成文句、名稱,作爲謎面。

  三是「粗穢俚俗」,猜謎是雅趣文娛活動,擬謎務須注重雅趣,而以大方得體為宜。雖然謎語類別中有所謂「葷謎」,語帶粗俗;令人目不忍覩、耳不願聞的謎面,委實不適宜在謎壇貼出。尤其是在猜者圍戳如堵的「大擂臺」場合,即如近兩年在中區統一碼頭旁的「海濱花園」,本人主持謎壇不但沒有「不雅」的謎面,而且採用毛筆繕寫,保持傳統書法國粹。今年中秋,也不例外,已定期八月十六公眾假期,在旺角麥花臣球場、西區佐治公園和中區海濱花園舉行;前兩晚由本人供應燈謎,派代表主持謎政;中區方面仍由本人與徐應瀚「拍檔」主持,屆時懸謎千條候教;雖然距今尙有月餘,已在加緊籌備之中,歡迎愛好人士惠然肯來,指教助興。

  四是「長篇大論」,謎面「閒字」太多,形成俗語所謂「下欄多過正『釘』」,此種弊病亦當力求避免。 (十二)

現在且試舉幾個例子,作爲「製謎四忌」的解釋:所謂「開門見山」,例如:「一見傾心」,猜影星名一:「鍾倩」。「五月十五」,猜中藥名一:「半夏」。「更上一層樓」,猜街名一:「高陞」。這些謎面,結構平庸,一望即可猜中,不必想,更不必多想。

  所謂「粗穢俚俗」,例如:「男厠」,猜影片名一:「沒有女人的地方」。尙有許多簡直令人不敢啟齒的,亦不想多望這些謎面一眼,因此,這裏也不再介紹。所謂「文不成章」,例如:「好靚花車」,猜《禮記》一句:「美哉輪焉」。例如「屁股上畫眉毛」,猜俗語一句:「好大的面子」。此等謎面,多是胡謅而成,牽强湊合,也很俗不可耐。

  所謂「長篇大論」,例如:「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之客」,猜廣東縣名一:「新會」。這謎面其實用「萍水相逢」四字已足,不必加多一句「盡是他鄉之客」,使猜謎者多費心思。

  謎味,是製謎者首先要注重的。它的分野在乎謎面謎底是否絲絲入扣之外,還須另有深度的回味,既宜有「趣」,更要有「味」。例如:以國語片《空中小姐》爲謎底。謎面的選擇有「飛女」、「仙女」、「神女」、「凌霄花」等幾個。若言「謎味十足」,就要推「凌霄花」爲首選。例如:以《西廂記》的一句「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」作謎面,選擇謎底有射詞牌「眼兒媚」、女影星「顧媚」、古書《離騷》等等。「媚」字只扣「秋波那一轉」;而《離騷》的「離」字更扣多一層,連「臨去」二字也兼顧,「騷」字扣「她」與「秋波那一轉」,因此最傳神而有謎味的謎底,應是「離騷」。 (一三)

詠猜謎的詩,古籍不見記載,清代所作亦寥寥無幾,如陳炎《杭俗新年百詠》,其中有一首詠「猜謎」:「高揭元宵謎,猜燈入靜坊。迷藏如捉影,洩漏豈偷光。類把行人戲,偏誇夾路香。啞辭難打破,欲覓定齋商」。這位「定齋」先生,就是南宋時杭州以猜謎聞名一時的馬定齋,他與有歸和尙齊名。據南宋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載:「商謎者,先用鼓兒賀之,然後聚人猜詩謎、字謎、戾謎、社謎,本是隱語。有道謎,來客念思司語譏謎,又名「打謎」。走智,改物類以困猜者。正猜,來客索猜。下套,商者以物類相似者識之,又名『對智』。貼套,貼智思索。棋下,許旁人猜。問因,商者喝問句頭。調爽,假作難猜,以走其智。杭之猜謎者,且言之一二,如有歸和尚及馬定齋,記問博洽,厥名傳久矣!」文内很多謎的類别,關於「戾謎」、「社謎」等的註釋:此處從略,容再另作介紹。

  清代顧鐵卿(祿)的《清嘉錄》,亦有關於猜謎風氣的記述,略謂:「好事者,巧作隱語,拈諸燈,燈一面覆壁,三面贴題,任人商揣,謂之打燈謎;謎頭,皆經傳詩文、諸子百家、傳奇小說及諺語雜物、羽鱗蟲介、花草蔬藥,隨意出之,中者以隃麋(墨)陟釐(紙)、不律(筆)、端溪(硯)、巾扇香囊、果品食物爲贈,謂之謎贈。城中有謎之處,遠近輻輳,連肩挨背,夜夜汗漫,入夏乃巳。」並載顧震濤〈打燈謎〉詩一首曰:「一燈如豆掛門旁,草野能隨藝苑忙。欲問還疑終繾綣,有何名利費思量?」 (一四)

《都門竹枝詞》是輯錄楊靜亭作品居多,光緒三年刊本,有〈打燈虎〉詩云:「幾處商燈挂粉牆,人人凝立暗思量。秀才風味真堪笑,贈采無非紙半張。」

 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,自古以來在此晚除了賞燈之外,還有猜謎雅興,是文娛活動中最受歡迎的。陳坤的《螢南雜事詩鈔》有詠〈猜燈謎〉詩云:「上元燈火六街紅,人影衣香處處同。一笑相逢無別,誰家燈虎製來工」?唯有製作工巧的燈謎,纔有「趣」有「味」,使人津津樂道,嘖嘖稱奇。

  還有一首猜謎詩,不知出自何人手筆,詠來如初寫黃庭,恰到好處。詩云:「閒猜燈謎雅如何?書社何嫌日日過。爲有同心思盡興,元宵尤自挂燈多」!三十年前,筆者每晚必到旺角「天虹遊樂場」(在弼街與荔枝角道交界處),從鵝頸區長途跋涉而來,風雨不改。謎友蕭君亮、陳覺民、吳佳等就在「謎壇」結識,迄今仍是謎社盟友,猜射不輟。

  記載猜謎掌故史實的前人筆記甚多,描寫情景令人倍覺親切,如在目前。據《燕京雜記》載:「正月初二至十六開琉璃廠,上元設燈謎,猜中以物酬之,俗謂之『打燈虎』,謎語甚典博,上自經文,下及詞曲,非學問淵博者不中」。猜謎全憑悟性,端賴觸機。學問淵博的人如無機智靈巧,亦不易猜中一謎。又據《錢塘縣志》載:「元宵張燈五夜,或黏藏頭詩於燈上,揣知者揭去。」又據南宋周密《武林舊事》載:「有以絹燈剪寫詩詞,時寓譏笑,及畫人物,藏頭隱語,舊京諢語,戲弄行人」。 (一五)

(待續)

白福臻謎話(一六至二O)

0 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