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謎有格,始於何時?有何幾種?
明代李開先《詩禪》序中,介紹了自宋至明中葉出现的謎格四十種,有照影、卷帘、跳澗、三翻等。據《四庫全書。總目一百三十》的記載:「《廣社》明張雲龍撰,乃因陶邦彥所作謎而廣之,前載作謎諸格」。清道光年間蘇州無名氏的《韻鶴軒筆談》記有「明末揚州馬蒼山創《廣陵十八格》,即會意、諧聲、典雅、傳神、碑陰、徐妃、卷簾、壽星、粉底、蝦鬚、燕尾、比干、鉤簾、釣魚、含沙、鴛鴦、碎錦、回文」。
另揚州馮天嘯在乾隆八年出版的《冰天談虎集》中列有二十四謎格,為解鈴、系鈴、移鈴、捲簾、雙鉤、回文、徐妃、蝦須、燕尾、落帽、脫靴、斷橋、踢鬥、落雁、梨花、皓首、素屐、斷錦、睡鴨、掉尾、鴛鴦、玉帶加冠、納履後。
嘉道間有吳縣顧祿(字總之,一字鐵卿)的《清嘉錄。打燈謎》中記載:「考燈謎有二十四格,曹娥格為最,次莫如增損。增損格即離合格也,孔北海始作離合體詩,其四言一篇合魯國孔融文舉”六字,餘外復有蘇黃、諧聲、別字、拆字、皓首、雪帽、圍棋、玉帶、粉底、正冠、正履、分心、捲簾、登樓、素心、重門、閑珠、垂柳、錦屏、滑頭禪、無底襄諸格,要不及心格為最古」。後來的二十四格之說即依此。
清人愛素生《竹西春社鈔》記嘉慶年間揚州「竹西春社」謎人以諧音猜謎的習慣,特創昭陽《新賦兩格》(前者謎底諧音,後者謎面諧音)。《隱林》又別立鴉鬢格,晚清澄海謎人杜國字創隱目格,而後出版陳德潤《春雨樓春燈格》中列五十八格和沈觀格《拙廬談虎集》中列六十格。兩書均比二十四格增加一倍多。
民初王式文撰《瘦詞百格》,格數再翻一番。1919年大興張郁庭編《謎格釋略》,集古今謎格二百有餘。民國十五年(1926)韓英麟以《瘦詞百格》和《謎格釋略》兩書基礎,及在各種謎話、謎語專集及小說月報中尋鱗覓爪,集成《增廣隱格釋略》一卷,分正體謎格、變體謎格、別裁謎格和小體謎格四類,共錄四百零七格(或稱四百格)。使「千里沒風,萬里不同俗」的格名、格規、格法統成一致,為燈謎事業貢獻良多。可惜,在眾多謎格中仍然存在異名同法、體類不分的情況。也有不屬於燈謎性質射覆、射雕、藏頭詩、添一筆等充入格例。
從十八格發展到四百格,正像《橐園春燈話》中「謎聖」張起南所指出「其平正通達可為謎料者,大都被前人攫去,不得不以人力補天工」有其急劇發展的原因。然而「掛格之謎,都不應算為佳謎,因為謎格的使用只能增加一道障礙物」,「謎之用格,終嫌造作;縱極靈巧,究失天然」。
-完-
0 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