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燈謎迷

香港戰後謎壇滄桑 - 1995

發佈者: Chinese Riddle On 上午12:00

原載 1995年《香港時報》

  香港自1884年開埠以來,根據有關香港掌故文獻記載,詩社、詞社、文社及書社甚多,謎社、聯社尚付闕如。因香港是商埠、轉口港,以貿易為主,文化推廣並不積極和普及,遂有 “文化沙漠"之稱。

 據筆者所知,戰前 “潮商互助社"每年元宵前後在南北行街頭(文咸街)蓋搭竹棚,擺設 “射虎擂台"。1945年光復後,改在社內舉行 “報猜"活動,尚存古風。該社顧名思義是 “潮"籍 “商"人 “互助"會形式之 “社"團組織而已,並非專以研究、切磋及發揚燈謎之謎社。

 戰後,筆者首次在公開場合猜謎,是香港區先施公司重建前之大廈天台,名為 “天宮游樂場”。主持者為謝子真。當年筆者年僅弱冠,少不更事,對猜謎這門高深文娛仍是一竅不通。及後,在北角 “月園游樂場"亦有懸謎徵猜,因製謎者並未露面,故不知由誰主持,不久該園停業,改建住宅大廈。銅鑼灣的 “豪華戲院"前身是 “東區游樂場",亦曾設謎壇徵猜,可惜不久亦改建住宅大廈。

 九龍方面,荔枝角道、彌敦道及弼街交界處,昔有 “天虹游樂場”,這是筆者燈謎啟蒙之處,且是認識 “燈伯"及結交謎友所在;主持謎壇為劉詩言,所擬製燈謎扣題貼底,有數十年製謎經驗,著稱於省港。

 戰後初期,私立中文教師聯合會每年在孔聖誕辰(教師節)亦有舉辦猜謎活動。九龍總商會則每年國慶及會慶均有謎壇附設於會場內,聘劉詩言主持。他更在一年一度之 “工業展覽會"(工展會)主持謎壇,由第九屆至十五屆。第十六屆則在 “中國酒業商會"攤位主持謎壇,以國產名釀為獎品。因此有謎癖及酒癖者趨之若鶩,盛況空前。

 工展會中 “香港電臺"每逢周末亦有猜謎活動,由葉觀楫、周炎主持,歷年不輟。荔枝角 “荔枝園游樂場"亦有謎壇,由黃夢華主持。可惜僅在某年元宵舉辦一次,曇花一現。  經常舉辦猜謎活動之社團,首推旅行團體 “庸社"。該社之游船河及海浴活動,均有在船上舉辦猜謎。社慶則在酒家設壇徵猜,持之以恒,多由陸昌義及李君毅擔任主持。

 筆者曾多次參加元宵猜謎活動,一次在荃灣德聲小學舉辦之 “綢緞展覽會"中附設之謎壇。懸謎數百,獎品為名貴綢緞衣料。另一次在新界米埔 “泰園漁村",一次在新蒲岡街坊會。  報章之燈謎競猜,有《中聲晚報》副刊之 “風趣"版和《星島日報》副刊之 “海天一角"版及 “星期"版,均由易君左主編,數年不輟,主持謎壇者皆一時俊彥,寫下香港謎史輝煌之一頁。  1951 年(辛卯)秋日,易君左召集多位謎家,假座灣仔 “龍鳳茶樓"(今 “龍門酒樓")舉行 “秋燈小集"。出席此次別開生面之雅集者有易君左、馬帷園、許超然、沈清賢、黃夢華、陳昌麟、陳菊衣、伍醉人、蕭君亮、胡爵坤、辜吾生、林澤芸,筆者忝列末座。席間各出近作燈謎推敲切磋, 雅興盎然。及後將各人所製刊於 “星期"版,並評分選拔最佳三十謎,筆者所製之 “急就章"猜成語 “刻不容緩"忝列入選。近年國內謎書亦載有此謎,真是 “如有雷同,實屬巧合"矣。

 據筆者所知,香港戰後以善謎聞名者有許超然、許一瓢、馬帷園、伍醉書、黃深明、黃嗣拔、黃夢華、陳昌麟、陳菊衣、沈清賢、潘學增、唐穎波、葉觀緝、周炎、吳 佳、盧會鑾、吳化松、陳崇興、張江美、張恭名、張恭立、方煜章、李汝大、辜宣文、陸昌義、李君毅等。  敝社(香港聯謎社)會員嗜謎者有張伯人、劉雁雲、林 川、徐應瀚、邱春木、李 芹、許連進、吳其湛、吳麗嬋、蔡經湘、程振漢、梁振華、招國輝、彭子祥、黃 炯、張 文、劉桂嫻、李天瀾、李社滔、歐陽志榮、梁柱流、童三軍、王大海、張伯鏘、陳立本、葉有枝、何美雲、 何柏淩、許麗斯、許美蓮、梁惠芬、蔡維興等。

 香港出版燈謎專書者,僅張伯人及筆者而已。張氏有《獨腳虎技法四十式》、《字謎技法四十式》及《謎學瓊林》,前兩書內容由張氏繕寫。筆者編印者有《謎林》四冊,《謎語大觀》及《謎語天地》。

 筆者近二十年來,常應邀在元宵及中秋之綵燈會主持謎壇,計有宋城、虎豹別墅、維多利亞公園、高山道公園、遮打花園、海濱公園、麥花臣球場、大角嘴陳慶中心、福蔭道及大角咀球場、黃埔新村等。邀請單位為香港旅游協會、華人風俗促進會、香港市政總署、旺角街坊會等。又多次在香港大會堂主持講座和文學對話,暢談燈謎起源與趣事等。並曾接受香港電臺、無線電視、亞洲電視等現場直播、以及報章記者之專訪,如《松柏之聲》、《耆康報》、《新晚報》、《清新周刊》、《英文虎報》、《華僑日報》、《星島日報》等。  香港開埠以來,據筆者所知,舉辦過兩次公開製謎比賽,一次是由易君左在《星島日報》副刊 “星期"版舉辦,以宋代歐陽修《秋聲賦》句製謎面或謎底。經過評選,結果公布六十則作品入選,作者遍及世界各地。

 另一次是1987年(丁卯)“全港燈謎公開創作比賽",由市政總署(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前身)主辦。評選人六位皆文化名流,收卷五千餘,取錄105名。冠軍五千元,亞軍2500 元,季軍1250元,四名一千元,五名五百元。人圍獎二百名各獎二百元。此次獎金及參賽人數之多,堪稱前所未有。 

   筆者早期已對猜謎及對聯感興趣,日趨濃厚,如癡如狂。迄今四十多年,鑒於猜謎及對聯活動並無組織,聯友謎友如一盤散沙,遂有結社計劃,付諸實踐;於1984年聯系在 1967年香港商業電臺 “對聯徵求"及 “龍門酒樓"之 “徵求對聯"精英分子,以及猜謎同好組成 “香港聯謎社",註冊為不牟利合法社團,每月在酒樓雅集,猜製燈謎及對聯,切磋研究二藝。迄今已屆11年,會員數百人,年齡由二十至八十八,遍及馬、泰、星、美、加、臺及中國大陸各地;每月出版《通訊》,由筆者編寫,黽從事,鍥而不舍,以期聯謎二藝能繼往開來,永垂久遠。

0 留言

發佈留言